【学术达人】何润卓

时间:2025-09-01浏览:25

不为混个奖而参赛

在我大一上学期,我参与了机器人基地的培训和考核。期间,我自学C语言、stm32单片机以及一些硬件知识来为魅力电子节的智能车挑战赛做准备。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比赛中拿到了仅次于一个师兄队伍的成绩——第二名。

后续又经过一系列考核,我顺利地进入了机器人基地。转眼大一上学期迎来尾声,我们大一新生要开始加入师兄师姐的队伍,做第二年机器人比赛的准备。当时,有三组师兄师姐邀请我加入他们的队伍。然而,他们的队伍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度,我当时只想着多学一点东西,而不是跟师兄师姐混一个奖,便提出了跟同年级的两位同学组队从零开始。自此,团队“足下千里”成立。

首次参赛就斩获全国二等奖

在大一寒假,我在家自学了solidworks 3D建模、altium designer PCB绘制制作以及一些模块的驱动程序。在大一下学期,我们队伍开始从机器结构搭起我们比赛用的机器人,我在团队主要负责部分逻辑代码撰写,机械结构设计和PCB设计及制作。

经过了一个学期和一个暑假的努力,以及秦运柏和谭宇飞两位指导老师的指导,最终在初赛中脱颖而出,并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了国家二等奖的成绩。

做创新基地的主人

我在大二时当上了机器人基地的管理员,期间我给师弟师妹做培训,帮他们解决在起步阶段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策划魅力电子节的智能车挑战赛,同时准备这一年的比赛。在当管理员期间,我为基地购买各种器件工具并且管理发票。

第二年,在备赛期间,我发现了我们的器件总是要在网络上定制,如机器人底板,机器人的一些非标零件等,从下单制作到收到货往往都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如果设计出错或者实物验证未达到理想效果,又要等上一周时间,这极大降低了我们备赛的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高我们备赛的效率,我采购了一批亚克力板和台锯,这可以为机器人一些强度不高地方做底板。机器人的一些非标零件是用3D打印工艺制作,基地经费无法支撑我们购买一台成品3D打印机,所以我们一般在电商平台找3D打印代打服务。那时,我在网上见到了一个博主把国外的一台开源龙门结构3D打印机转载到网上,并且附上了详细的中文教程,我根据开源资料和博主的教程,用了很低的成本就制作成功,并且打印精度和强度完全符合我们机器人比赛的需求。

后来,我又根据网上开源的资料制作了一台corexy结构的3D打印机,它的打印速度更快,打印范围更大,从此我们基地不用再在网上下单3D打印服务,我们的备赛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有了一年的经验,再加上完善的基础设备,我们团队参加了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等多个高水平大赛,并夺得多个国家级奖项。

挑战不熟悉也没有优势的比赛

到了大三学期,我为了向老师证明我的能力,我决定不再依赖我的同年级队友,然后我就作为队长和师弟师妹组队参加了教育部A类竞赛——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在已经有了几个国奖的情况下,同年级的同学都劝我放弃这个比赛,因为这个比赛的国赛奖项往往都是被桂电垄断。但我并没有放弃,备赛期间,我一个人完成了代码撰写、机械机构设计、PCB绘制制作。

到了省赛,我发现我参加的项目在省赛的80多支队伍里仅有一我们一支师大的队伍,但这一年来的努力并没有使我害怕其他队伍,我带着一个师妹在初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成功挺进决赛。

在决赛的封闭式准备阶段,在8小时限定时间内,在师妹的协助下,我根据决赛命题完成了机械结构和程序的修改,最终到了决赛。随着我们的机器人回到起点,现场裁判和学生助理们落下掌声,我们以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推到国赛,仅次于桂电的一支队伍。那些一个人走过的夜晚、看过的清晨,在这一刻实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