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达人】林中岚

时间:2025-09-01浏览:23

问心而行 心至万里

林中岚

2021级人工智能专业

保送院校:深圳大学


初入校园,勇敢追梦

面对崭新的环境,我既兴奋又紧张。凭着一股热情,我积极尝试申请加入智能机器人创新基地,开始学习C语言、STM32单片机以及相关的硬件知识。

通过机器人基地的考核后,大学的竞赛与科研生活从此拉开帷幕。作为大一新生,我们组成了三人队伍“足下千里”,逐渐地,我掌握了如何使用STM32开发板,学会了利用SolidWorks进行结构建模,以及运用算法进行颜色、二维码和汉字的识别。这些技能的提升,让我在机器人研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与师兄师姐同台竞技,最终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砥砺前行,攻克难关

在大一到大二期间,我们团队在秦运柏老师和谭宇飞老师的指导下,成功申请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核酸检测机器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在目标检测和口腔关键点定位的环节。我负责的任务正是这一重要部分,在面对困难时,我常常回忆起陈望道先生的精神:“墨汁当糖”——专注做事,坚定不移,用心去解决每一个问题。

为了获取有实际意义的数据集,我不断探索各种数据增强技术,以提升样本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我深入研究了多种深度学习算法,灵活调整网络结构,以提高关键点定位的精度。我首次尝试了两阶段模型:第一阶段使用Yolov5进行人脸目标检测,第二阶段则采用MobileNetV2进行口腔关键点定位。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我们的模型逐渐显现出雏形,定位准确率也显著提升。

最终,我们成功实现了目标检测与定位,为智能核酸检测机器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果固化,水到渠成

自大二以来,我一直专注于视觉与深度学习领域。经过比赛任务中视觉部分的实战锻炼,我逐渐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知识框架。在夏海英老师和秦运柏老师的指导下,我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SCI论文《A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Accuracy of Pet Breeds Identification Model in Complex Environments》,该论文已被EI和SCI检索数据库收录。此外,我还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SCI论文《Detection of Scratch Defects on Metal Surfaces Based on MSDD-UNet》,同样被SCI数据库收录。

这两篇论文的撰写过程涵盖了从探索创新点、设计模型结构、训练模型,到撰写、翻译润色、修改和投稿等多个环节,历时整整一年。那段时间的挑战与煎熬让我无数个通宵奋战,焦虑的情绪时常让我陷入自我怀疑。然而,正如“陈望道搬进距离陈宅50米外的柴房中,一待就是几个月”那样,每一步的努力和坚持最终让我看到了希望,并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