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生宣传册

 

我校从1988年开办电子专业,已走过了二十多年富有成效的办学历程,以其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载入了广西师范大学工科教育的史册。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7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和高工1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在读博士7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广西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广西“百人计划”1人,广西优秀教师资助计划1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已被列入2011—2015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划建设的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电路与系统》是自治区重点学科。与我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建计算机软件与通信工程自治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数据挖掘与信息安全广西重点实验室;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实验室非线性电路与光通信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广西高校重点创新平台智能检测与自动化控制是桂林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电子科学与技术是自治区教育厅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4研究所共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设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子综合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FPGACPLD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软件等五大类共二十多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和一个研究生电子综合设计实验室。

学院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文理基础学科强的优势,形成了富有师范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建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已被认定为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的成果。近年来,我院大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取得累累硕果,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项,广西一等奖19项、二等奖20余项。

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近年来,成功完成了高精度磨线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电脑自动扭线剥线机控制系统设计、光纤器件同心度自动化检测仪和太阳能发电等20余项产、学、研项目,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过千万。

 

一.    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笔试

考试科目

备注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

 301数学一

846电子技术(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

 

1.C语言

 

2.数字信号处理

 

不接受同等学力

01.非线性电路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与应用研究

02.光纤通信网络及移动通信技术

03.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

04.信号检测与自动控制

05.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初试参考

书目

1、康华光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康华光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1

 

复试笔试

参考书目

1、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6

2、丁玉美 高西全 著《数字信号处理(第3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08

     

 

学制

3

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科专业简介:

本一级学科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等电子工程技术人才,在理论和应用方向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获得了智能检测与自动化控制桂林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建计算机软件与通信工程自治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此外还先后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级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西高校重点创新平台,自治区教育厅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等人才培养平台。

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形成了如下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非线性电路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与应用研究。该方向追踪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在DC-DC开关电路、光伏发电逆变电路与控制电路、电力系统、永磁同步电机、计算机网络拥塞控制和生物神经网络的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近10年来,在国际SCI核心刊物和国内重要期刊和其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0余篇,被EI收录60余篇。

2.光纤通信网络及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研究OCDMA系统的地址编码理论和OCDMA系统模型及其性能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已在内外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 E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50余篇。

3.信号检测与自动控制:该方向目前主要从事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号检测和微机控制的研究与开发,承担多项信号检测、光机电一体化控制研究开发的纵向和横向课题,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4.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主要研究医学信号/图像处理和工业检测/识别相关图像处理及其应用。例如车牌识别、病态嗓音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图像去噪等,以及非线性信号处理的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5. 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系统集成芯片(SOC)设计方法研究、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RFIC部件及电路设计技术研究等作为应用开发研究的重点课题进行攻关,已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在应用科技开发方面主要侧重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经过多年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应用推广前景的实用型横向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与完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来,与相关企业通力合作。成功开发出了高精度磨线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光纤被动器件同心度检测仪自动剥线机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系统,这些系统在公司的有关光通信被动元件精密加工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笔试考试科目

备注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46 电子技术(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

1C语言

2、数字信号处理

 

不接受同等学力

01. 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

02. 光机电一体化控制

03. 光电信息与节能电子产品开发

04.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05.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初试参考书目

1、康华光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康华光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1

复试笔试参考书目

1、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6

2、丁玉美 高西全 著《数字信号处理(第3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08

    

 

 

学制

3

专业名称

电子与通信工程

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于1988年开办本科电子专业,已走过了二十多年富有成效的办学历程。1990年获得的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授权学位点,是广西高校中该学科最早获得硕士授予权的单位。长期以来,通过凝炼学科方向,培养师资队伍,产学研结合,本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获得了智能检测与自动化控制桂林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建计算机软件与通信工程自治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此外还先后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级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西高校重点创新平台,自治区教育厅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等人才培养平台。办学二十年来,本学科的专业人员主持和参与获得了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省部级科技鉴定成果2项。

5年来,本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科技部项目2项,省部级、厅级和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共发表2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EI收录120余篇。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近年来,成功完成了高精度磨线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电脑自动扭线剥线机控制系统设计、光纤器件同心度自动化检测仪等20余项产、学、研项目,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10年始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授权,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集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光机电一体化控制、嵌入式系统与应用、光电信息与节能电子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等。

 

  学院导师简介

          李传起教授 男,196411月生,博士生导师。19889月至20064月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等单位进修和访问研究。自1991 8 月起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工作, 任数理学院院长,20099月起任广西师范大学主管科研和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同时兼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南京市光电子与光通信技术学会理事,《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委。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光纤通信OCDMA网络技术。近年来在OCDMA系统地址码设计领域取得系列性的创新研究成果,建立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地址码设计理论体系。设计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充分肯定,先后被邀请出席曾多次应邀出席国际通信学术大会,3次被聘为分会场主席。

科研工作

李传起教授先后主持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项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光学与光子技术实验室研究专项、 OCDMA系统多维地址码设计及FBGs编解码实现研究、OCDMA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光码分多址系统FBGs编解码技术研究、光码分多址系统地址码结构研究、激光光束分析系统研制、光子对周期性空间信息的记忆与再现研究、OCDMA系统FBGS编解码器研究。在《Physics Letters A》、《Wireles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光学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 E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9篇。出版专著《光纤通信OCDMA 系统》,科学出版社ISSN978-7-03-022465-1

   

罗晓曙教授,博士,汉族,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教学名师,19867月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系电子学本科毕业,同年8月到广西师范大学工作,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0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9~19986月到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攻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9~20036月到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攻读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2002年被选入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2年被评为广西教学名师。现为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非线性电路理论及应用,复杂网络理论与应用;工业自动化控制;数字信号与数字图像处理。

科研工作:1996年至今从事非线性电路理论及非线性系统控制、复杂网络理论与应用、工业自动化控制、数字信号与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主持完成了4项国家级项目、十余项省部级合横向科技开发项目,目前正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一项国家重点专项课题。获一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一项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排名第一);在国内外核心期刊Physics Letter A》、《Europhysics Letters》、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Chaos》、《Physica A》、《Chinese Physics Letter》、《Chinese Physics》、《Commun Theor.Phys》、《物理学报》、《通信学报》、《自然科学进展》、《电子与信息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中国高等教育》等和其它刊物上发表和录用论文2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5部,获得国家发明及其他专利近20项。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专家较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益,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在国际著名SCI收录期刊上他引600余次。于2001年和2002年两次应邀到香港城市大学混沌控制与同步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与合作研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中,有十余人分别考上了美国密苏里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研究生。

担任了国际著名期刊《Physics Letter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aics B》、《ISA Transactions》、《European Physical Letter》、《Nonlinear Dynamics》和国家自然科学一流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和《通信学报》等二十余种刊物的特约论文评审专家,近年来评审学术论文300余篇。连续10余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胡维平教授,博士,澳洲西澳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的自适应分解方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以及生物医学信号分析和诊断新方法研究。主持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曾主持完成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以及主持完成了广西教育厅资助项目3(包括一项教改项目)。在国际会议、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其中EI收录5篇。

 

 

邹艳丽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电路系统的混沌控制与同步、复杂网络的控制与同步、复杂网络上的信息传播与级联效应等。2010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SCI收录12篇、EI 收录10篇。担任国内外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的审稿人。获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广西青年科技奖、广西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3次。  

 

 

曾上游教授,留美博士,硕士生导师。担任数个SCI收录刊物特约论文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复杂网络、生物信息处理和生物芯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及其他项目若干。在国际国内SCI收录刊物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一项,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论文5篇,还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神经科学杂志,影响因子3.98的美国“神经生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篇。发表论文被国际、国内一流SCI收录刊物引用数十次。

 

 

宋树祥 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智能检测与自动控制、数字信号与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星火计划重点项目1项,广西区教育厅项目1项,桂林市科技计划项目4项。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横向研究开发项目5项。完成了“太阳能发电控制器设计”、“惯性姿态方位参考系统”等项目。在国内学术期刊和国外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篇,被ISTP收录5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项,授权8项。

 

 

韦笃取 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线性电路、电机、电力系统和复杂网络动力学行为与控制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噪声作用下复杂网络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多电机复杂网络模型的混沌行为与连锁故障关系分析和控制;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Europhysics Letters,Physics Letter A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50多篇。

 

 

曾庆科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教授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和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电子线路CADPspice程序应用)》《Protel设计与应用》等课程。近五年来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三项,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励三项。近五年来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的科研项目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四十多篇,其中有发表在《Solid-State Electronics》、《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中国科学》等核心刊物上, 多篇被SCIEICA收录。

 

 

黄植功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印制绕组电机设计、电机优化设计和控制信息与信号处理。先后讲授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电子设备维护训练、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子测量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制图、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以及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课程。《信号与系统》的校重点课程建设主持人,并先后独立进行并完成了印制绕组电机设计软件、低速电动轮毂的设计、日本汽车暖风机国产化、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产品开发、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设计软件的开发、印制绕组无刷直流电机的研发等。先后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0多篇。

 

蒋品群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全国复杂性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数字水印技术、信号检测与自动控制、非线性电路理论与应用、混沌控制与同步、复杂网络的演化与同步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各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广西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被同行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应邀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大学物理》等期刊审稿。

 

 

肖琨 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理论研究和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研究,曾主持多项企业课题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子课题、军事电子预研基金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在《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重要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十多篇,其中SCI/EI收录六篇;申请第一发明人或独立发明人署名的国家发明专利二十多项,其中十多项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撰写3GPP<E标准研究提案十余篇;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两项;曾多次参加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召开的国际标准和学术会议。

 

夏海英 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图像三维重建,运动目标检测,和谐人机交互等方向的科研工作。担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西教育厅项目1项,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广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项,作为重要参与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中细胞轮廓变形分析和细胞三维重建的研究工作,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多篇,其中EI收录5篇。

 

 

 

李自立 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频及超高频地波雷达信号的海洋遥感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参与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重大项目“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国家“863”计划资助的课题“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超高频海洋回波特性观察与建模研究”的研究工作。进入广西师范大学工作后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北部湾海洋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及一项校级科研项目。已在《电子学报》、《电子信息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EI源刊三篇。

 

 

李廷会副教授,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光学特性研究、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目前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一等资助各一项。曾主持并完成广西教育厅面上项目一项和横向项目三项。曾在Applied Physic LettersOptics LettersNature NanotechnologyNano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高影响因子(IF)国际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20多篇。

 

 

牟向伟 副教授 ,工学博士,20122月至今在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农业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工程测试技术等方向的科研工作。2005年以来作为甘蔗机械课题组成员先后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现代产业体系项目、成果转化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广东省科技厅技术鉴定科研成果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其中EI收录5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发明专利公开1项。

 

 

黄煜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自动机械和机构的研究。“XHZ7712A/3滑枕床身式加工中心”获桂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机械主管及主要设计人员;“XHZ2320/4定梁定柱龙门式五面体加工中心”获桂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机械主管及主要设计人员;实用新型专利“主传动驱动型AC轴自动分度铣头”,专利号:ZL2005 2 0034965.9,为主要设计人员;5.发明专利“全自动液压夹紧装置”,专利号:200820301501

 

陈赤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自动化、工业网络及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开发与理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主任、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曾主要参与玻璃瓶罐制品计算机视觉在线检测系统、高精度磨线机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剥线机控制系统、光纤耦合件瓷管自动磨削机控制系统、高校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等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曾获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苏检德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学院电子实践教学部主任,长期从事实验教学与研究,主讲过《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应用设计》、《低频电子线路》、《电视原理》、《嵌入式实验与开发》、《近代物理实验》、《普通物理实验》等本、专科课程,组织并指导本科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2003-2009年间全国一等奖2,二等奖8, 广西区一等奖21,二等奖22个。在国内各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有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应用,主持研究项目有“大LED电子显示屏”, “制衣公司生产线显示屏”

 

 

韦春荣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相关技术。201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教育教学软件立项项目1项:《自动控制原理》课堂教学演示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曾参与3项校级教改项目。主持广西区教育厅面向项目“基于树型小波和FAC算法的车体定位方法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和广西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基金项目各一项。曾参与课题相关的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和区科委、区教委、广西师范大学基金资助的项目5项。

 

王文延 副教授工学硕士学位,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通信教研室专任教师,澳大利亚国防军事学院(ADFA)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通信信息图像编码、信息无损压缩,信息编码。科研方面,致力于通信信息编码领域的理论研究及验证研究,在图像研究领域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2项。第一主编出版专业教材1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其中外文论著被SCIEI Compendex等收录6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

 

 

罗玉玲副教授,工学博士,20136月至今在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及其嵌入式系统实现与优化设计等方向的科研工作,同国际、国内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厅项目及横向项目多项。现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西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等。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0篇。

 

 

 三、科研成果和产学研成果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合作开发项目12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省级青年科技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多次成功地举办了大型国际、国家级学术会议。近年来,学院科技人员发表三大索引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及其它专利30余项。此外,我院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与有关电子信息企业的战略合作与发展,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研制和开发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全自动光纤插针同心度检测仪,跆拳道竞技电子计分仪,空调节能智能控制器,无线集中抄表系统等10余项产品,大部分已得到成功的应用。

 

 

 

 

 

 

 

 

四、奖助学政策

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享有多项学业奖助政策:

1、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 元。

2、国家奖学金:获奖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0000 ,根据国家规定的比例评选。

3、学业奖学金:获奖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000-10000 元,按一定比例分等级评选,覆盖面达70%

4、符合奖助条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只享受二年的奖助政策。

5、学校、学院或社会捐助性质的为研究生设置的其他类奖助学金(如华藏、孝廉奖学金等)。

6、学校、学院和导师为研究生设置“助教”、“助管”和“助研”岗位(统称为“三助”岗位),

承担“三助”岗位工作的研究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岗位津贴。

7、奖助学金的具体实施参照国家、自治区及我校奖助学金评选管理办法执行。

五、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

电子工程学院倡导建立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在第四十四届校运会中教职工获得(学院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佳绩。本院学生每年都会举办和参加各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内与院内文化活动。例如:科技文化节活动,元旦晚会,气排球比赛,啦啦操比赛,篮球比赛等。本院学生多年来在全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科技大赛、程序设计大赛上有均有出色表现,屡获嘉奖。

 

 

六、学院就业特色

学院自成立以来,根据本专业特点,对研究生培养始终坚持紧密结合社会的培养方法,从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工程人才。近3年来,培养了一批在华为、中兴等高科技公司进行技术研发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截止每年8月底,2013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2%2014届就业率为95.35%2015届就业率为100%就业形势良好,受到学校的表彰。

 

七、联系方式:

(一)电子工程学院网址:http://www.ee.gxnu.edu.cn/

(二)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邮政编码:541004

(三)联系电话:0773-5808283

(四)电子信箱:qinyh@mailbox.gxnu.edu.cn

点击数: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