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榜样】何东源——与师长同道,与电子同频

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保送院校:深圳大学

自从踏入广西师范大学以来,我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回想起来,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师兄师姐以及老师们的帮助。

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我在大一便加入了创新基地进行学习,除了基本的课程学习之外,我把课余时间都用来学习电路知识和单片机。尽管那时候大一的课程里并没有安排模电课,但是为了能更早地独立制作电路,我便抱着模电书开始学习。从基本的放大电路开始,我努力思考别人设计的电路里每一个元器件所存在的意义,以及改变某个元器件对电路造成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来自师兄们的帮助,他们指出我设计的电路板存在的缺陷,以及调试思路的错误。师兄们用之前制作过的电路板来举例,教导我如何分模块调试。得益于师兄们的指导,我认识到了将一个大目标分为一个个子目标的重要性,这不仅使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让我在后续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后续我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也是受到了师兄们的影响,他们向我展示了有着院士签名的奖状以及他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领奖的照片。对此无比羡慕的我,坚定了在电子领域深耕的决心,并决定为了获得这份殊荣而努力。

为了把握这仅有的一次机会,我比之前更加积极钻研。我从硬件方面入手,学习电源类题目的各类基础电路,熟悉所用到的各个功能模块,不仅要理解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还记录它们在实际环境下各种特性并分析。

在这期间,我愈发频繁的向黄国现老师请教。首先是和老师共同讨论,制定好训练计划,规划好每一阶段要做的事。其次是在训练的过程中耐心做好每一步并及时向老师反馈进度,从元器件参数的计算到电源电路干扰的研究,每一步都围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记录问题的思路展开。刚开始在聊天软件上交流,但是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我感觉线上沟通的效率很低。于是,我就每次在纸上整理好问题和想法后,在线下找黄国现老师请教,不厌其烦地出入实验室。

这三年里,我收获了很多,从一个小白,慢慢地向学术研究的方向靠拢。焊接过的大大小小的电路板、制作过的20多份电路图和编写的20多份的代码工程文件是我成长的见证。

生活照

点击数: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