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王琨——坚定初心,努力拼搏

2017级电子信息工程

保送院校:华中科技大学

大学刚刚开始,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是迷茫的。大一第一学期在机缘巧合下开始接触建模,起初也没什么太大兴趣,但是在一次校赛中幸运地得到了校三等奖,但是就是这个不怎么起眼的奖,让我在这方向上获得了自信和荣誉感,慢慢地那种热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正因为建模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我开始在数学上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整个大一期间我每天除了正常的课程学习,剩下的时间都在进行公式推理。同时也在潜心学习相关编程语言MATLAB,逐渐地自己在这个方向上钻研的越来越深刻。在寒暑假期,我也在家乡图书馆学习,大一结束时,已经自学到了研究生某些课程内容了。之后参加数学竞赛和建模比赛,自己也都分别获得了国家一等奖、二等奖。

后来,经师兄的推荐下我进入了创新基地,在那里经常会和信号组同学们讨论学习、项目方面问题。我也自学了小波变换、经典和现代傅里叶分析等专业理论知识,打好了基础。也和同学们一起较好的完成了一个自治区级大创项目。之后经同学的介绍下进入了朱勇建老师的实验室,开始了对深度学习的探索,刚开始我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有一段时间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电子这个专业,多次有过放弃的想法,觉得这真的太难了。但在实验室师长的帮助下,我可以动手实现环境配置,并搭建网络模型。不仅如此我也开始阅读论文,到如今已阅读了90多篇英文顶级期刊论文。

慢慢地,自己也能完成多个实验室与公司合作项目,还有些科研项目。在朱勇建老师实验室两年多来的挑战也不少,其中有个缺陷检测的科研项目从开始修正采集装置、采集数据到之后数据分析、清洗,模型的搭建、训练、测试、剪枝等等,总共大概花费了我接近5个月的时间。实验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时为了想尽快完成课题研究,我每天都只会在实验室小休一下。满脑子想的也都是实验方面的内容。那段时间有时待在书桌前推敲公式定理,坐在电脑桌前调着怎么也调不完的Bug,还经历了许多次挫败。还好最后也在SCI期刊上投出了自己的论文。正所谓:“越努力越幸运”,希望师弟师妹为自己理想打拼最努力最幸运的那一个!


点击数: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