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亲爱的校友们:
你们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如今,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全面展开。衷心感谢各用人单位在历年的人才招聘中对我院学子的青睐;感谢各位校友长期以来对母校就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我校从1988年开办电子专业,2009年1月成立电子工程学院。2022年7月,学校基于学科发展的战略考虑,将学院更名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和高工22人,具有博士学位32人,在读博士5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0多人。
学院现有2个硕士授权点和4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在全区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获评最高等级——五星级。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300多人,硕士研究生330多人。
学院拥有众多省级学科支撑平台和配备齐全的教学科研实验室。类脑计算与智能芯片实验室是广西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实验室和非线性电路与光通信实验室均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是自治区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电路与系统是自治区重点学科。
近年来,学院自觉贯彻工程教育“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多项、二等奖30多项,硕果累累。
为促进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就业的精准对接,竭诚欢迎您与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2024年9月19日
一、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一)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0)
于2010年获得授权, 其中二级学科电路与系统(080902)专业硕士点于1990年获得授权,1991年开始招生。标准学制为3年,授予工学硕士学位。目前已形成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内容 | 方向课程 |
1 | 物理电子学 | OCDMA系统的地址编程理论,OCDMA系统模型及其性能分析,光器件、光电检测、三维测量;量子图像处理 | 电磁场理论、数字通信技术及系统建模与仿真 |
2 | 电路与系统 | 复杂非线性系统行为分析与优化控制;复杂网络上的信息与病毒传播;复杂网络理论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 | PLC编程技术与工业过程控制非线性、电路与混沌、复杂网络理论与应用 |
3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 | 系统集成芯片(SOC)设计方法研究、RFIC部件及电路设计技术研究,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开发;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光学特性、微纳光子器件设计和智能感应理论与应用 | CMOS集成电路设计及其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
4 | 智能信息处理 |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生物医学智能仪器设计、医学图像信号处理、工业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 |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像信号处理 |
(二)电子信息(085400)
该学科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于2010年获得培养授权,2011年开始招生。标准学制是3年,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大中型电子信息企业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光通信系统与器件、微纳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目前设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085401)、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085402)、集成电路工程(085403)、人工智能(085410)4个研究方向。
二、本科生专业设置
学院已有毕业生的3个本科专业(0809071)属于工学学科,电子信息类专业,授予工学学位。
序号 | 专业 | 培养目标 | 核心课程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掌握必备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以及现代电子技术理论、电子仪器设备与信息系统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及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骨干人才。 |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通信原理、C语言、电子线路综合设计、EDA技术 |
2 | 通信工程 | 面向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领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及团队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骨干人才。 |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C语言、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 |
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计算机与外语及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骨干人才。 |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光电子技术与器件 |
4 | 人工智能 | 能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级的研究开发、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以及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跨专业、跨领域沟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及团队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据结构、数字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基础、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最优化原理与方法、控制理论与方法、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机器人技术 |
自2016级开始,学院开展电子信息(大类)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全院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独立编班,汇聚优质资源,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实行学业导师制,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效,独秀班学生表现出了较突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涌现出3次荣获全国机器人竞赛一等奖,学校、广西唯一一个入选《人民日报》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的全永桦等杰出代表。
三、2025届毕业生信息一览表
学历 | 专业 | 人数 | 总人数 |
硕士研究生 |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硕) | 26 | 108 |
电子信息(专硕) | 82 | ||
本科生 | 电子信息工程 | 77 | 302 |
电子信息(大类)卓越工程师班 | 27 | ||
通信工程 | 88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8 | ||
人工智能 | 62 |
四、2025届毕业班就业工作联络人
研究生就业工作联系人:
唐老师:1049087717@qq.com
电话:(0773)5808283、18378342706
本科生就业工作联系人:
陆老师:511070733@qq.com 电话(0773)5853879、13557732890
陈老师:380923577@qq.com 电话:(0773)5835927、1348139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