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受人助 今日他助人 这位热心助学的桂林“学长”资助过的学生,也接力助学了

刘梓安和同事最近一次性为母校捐赠2000元助学金。 受访者供图

暖新闻

南国早报记者 李艺

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3月14日,广西师范大学,刘梓安又送来一笔2000元的一次性捐助资金。从当年受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的学生,到如今的助人者,甚至他资助的学生也成了助人者,刘梓安完成了自己的身份转变。

受人资助才完成学业,立志成为助人者

2004年,刘梓安进入广西师范大学求学。当时,他是得到了一位好心人的资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他也在那时就下定决心,以后有能力了,也要帮助其他人。刘梓安的大学笔记本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受助者终成助人者。

大学毕业后,刘梓安成为一名军人;2011年底退役后,他进入铁路系统工作。2013年,收入稳定的刘梓安通过桂林助学联合会资助了一名初中生。2024年春,广西师范大学“刘梓安助学基金”正式启动,首批资助了3名学生。12年来,刘梓安的助学行为从未间断,至今已资助了6名学生。

不久前,刘梓安的同事主动拿出一笔奖金,表示也想资助学生。于是,刘梓安在同事赞助的基础上,自己又添了一些助学金,凑够了2000元送到学校。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发展会副主任陈建光是刘梓安当年的班主任,看到刘梓安从一名受助者变成助人者,他十分感动,“希望大家凝聚一起,更好地把爱和希望传递下去”。

是引路人,也是“老父亲”

3月9日,广西各高校刚开学不久。刘梓安收到了一条信息,是受助学生琪琪(化名)发来的:“学长……新学期我把考证计划贴在床头了,每天空闲时间就去实验基地练习。多亏您一直给我打气,这次绝不躺平。”

曾经的大学生活,让刘梓安深知困难学子求学的不易。他明白,对于家境困难的大学生来说,除了金钱上的帮助,他们还需要一些人生指引。于是,他会像“老父亲”一样,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为他们的就业规划提供参考。

甚至,为了鼓励学习进入倦怠期的学生,刘梓安在工作之余报名参加了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的考试,以身作则,双方一起努力。最终,刘梓安顺利通过这个通过率不到10%的考试,他资助的学生也很受鼓舞。

刘梓安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能帮的人有限,但是我会尽力帮好每一个人。”

受助学生接力,爱心助学持续

2014年,刘梓安在母校资助了一名来自四川凉山的学妹彭亚萍。彭亚萍至今还记得,刘梓安当初是如何督促她学习,又如何为她做就业分析。最终,在刘梓安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彭亚萍顺利在深圳找到了工作,并安家落户。彭亚萍告诉记者:“刘梓安哥哥是我的贵人,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

几年前,彭亚萍的老家开始种植葡萄等水果。水果收获时,她父母总会挑选一些品质最好的寄给刘梓安,以表达他们的谢意。彭亚萍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来回报——2023年底,她特意给刘梓安打了一个电话,说:“刘哥,我决定像你一样,也资助一名孩子。”

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受助者彭亚萍,也像自己一样传递着爱和上进精神,这让刘梓安备感欣慰,也更坚定了他的助学信念。


点击数: {浏览次数}